2017年10月26日,CCF YOCSEF在福州海峡国际会展中心401会议室举行“鼓励科学家创业是压倒科研体系的最后一颗稻草吗?”论坛。论坛邀请了创业取得成功的科研人员,以及在科研管理、一线工作者等相关专家和学者,共同讨论是否应该鼓励科研人员创业,大家该如何面对创业这一命题,同时就如何能激发更多的优秀科研成果产业化、为产业助力进行探讨。
论坛现场
鼓励科学家创业是压倒科学家的最后一根稻草么?清华大学副校长施一公院士在一次会议上提出不鼓励科学家创业,认为科学家在科研领域能发挥更大的价值。但现实中,在与应用和产业紧密结合的计算机领域,不乏投身产业、立志产业报国的科学家,比如东软集团董事长刘积仁,以及刚刚融资4.1亿美金的商汤集团的汤晓鸥。
在国家政策层面,国务院和各部委、各级地方政府又不断推出鼓励科研人员创业的各种优惠和支持政策,资本、政策、产业氛围、社会支持都处于历史最佳状态,一批高校和科研机构人员在资本和政策的双重鼓舞下投身产业。而部分科研人员创业过程中重产品,不重运营,甚至不擅长管理和营销,反而使成果转化遇到瓶颈。科研人员该何去何从,如何正确的面对这一命题?
执行主席陈拥权(左)、吴宗友主持会议
为了解答这些问题,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科技论坛(CCF YOCSEF)邀请到原合肥工业大学李廉教授,东软控股副总裁,东软睿道教育公司总裁李印杲做了引导发言。
东软睿道教育公司总裁李印杲做引导发言
李印杲谈了他在东软创立教育公司的感受:“创业”就如同“把你的全部家当扔进这个公司”,创业者牺牲了很多宝贵的亲情和与家人团聚的时光,个中滋味不堪回首。成功,就是逐步地实现实现设定的个人的有价值的目标的过程。有一个哲学家讲了活着是为了身体与健康,心智与教育,社交与文化,事业与理财,家庭与天伦,精神与道德。人生并不光是为了学习为了健康,只有六个方面的平衡才是成功。
东软总裁刘积仁是一个有情怀的人,他想要不一样的人生,所以他出来创业。他经常讲他是一个机会主义者,很多时候东软是因为一些机会才发展起来,但是机会永远留给有准备的人。所以我对科学家创业有一些建议,第一个,要敢于取舍,所有的人其实都留了一条路,尽管这条退路可能根本就不会去走;第二科学家创业不要远离自己的专业,否则会更难;第三,除了自己,要勇敢地相信别人。最后还有一点,就是不后悔,不后悔是最基本的内功。
合肥工业大学教授李廉做引导发言
李廉教授指出,如果科学家是泛指,把创业理解为一种事业,那么教师在学校里搞一个团队、提一个理论,去指导了很多新技术的发展,从这个意义上来进,毋庸置疑,科学家就是要创业。但是如果教师创业冲击了正常的教学秩序,干扰了教师的队伍建设,模糊了大学教书育人的根本功能,使大学育人的功能弱化,这就会产生问题。一般而言大学没有可能也没有必要去做企业的市场开发,正如企业没有必要去做基础科学研究一样,大学和企业应发挥各自优势,互相合作,大学应该回归本位。
在两位讲者的简短发言之后,与会的YOCSEF委员和参会者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,参与讨论。清华大学教授陈文光表示:要对大学队国家的定位要考虑一下,比如今天为什么讨论这个问题,是不是国家要鼓励,他认为现在中国的经济处于一个产业升级的状态,需要非常多的知识注入经济。高校把人才培养出来了,到底有没有技术的输出?所以鼓励科学家创业的讨论,就是说知识的发明人自己把他变成一个产业的方向好不好?
陈文光认为科学家创业是解决技术转移的途径和方向。其实中国现在就是需要更多的技术转移,需要更多的颠覆创新,而大学是这些东西最丰富的地方。所以说产业中可以产生颠覆作用的东西从哪里来,恰恰是我们要鼓励小型颠覆性的企业中来。大家强调创业容易失败,试想我们谁创业不容易失败,科学家创业好歹还有一个技术。另外,即使失败了,这个过程就一定没有好处吗?今天大量的科研成果是从论文中来到论文中去,如果你创业了,至少会明白你的方向在哪里。所以他认为:第一国家的政策层面谈不上鼓励,应该改成不阻碍;第二就是把应该这个词改成如何。我觉得科学家创业有正面作用,我们应该讨论在政策如何不阻碍和帮助科学家更好地创业。
北京大学研究员袁晓如谈到:科学家自己去创业是一种选择。你有权利做这件事,但没有一个人可以强迫他一定去做这件事。社会应该保持合理的流动,保持公平公正的规则。另一方面需要反思的是高校在招收教员时,是不是真正招收到了优秀的人才。学校更关心的是找到有才能的人。创业是教授的选择。以美国为例子,他有一定的制度保证,你要去创业,你会知道你可以得到什么,你会失去什么。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环境?要不要去创业是老师的自由的选择,我们不要去干涉。
西安光机所科技成果转化负责人,西科控股董事长曹慧涛指出:国家现在鼓励科学家创业政策做到了极致。按照习近平总书记讲话说,中国经济现在进入了新常态,会维持很长的时间,如果我们顺利跨过去了就实现了跨越式发展;如果跨不过去,经济将长期徘徊。那么能不能跨过去,靠创新!包括理论创新模式创新,但是第一还是科技创新。每个历史时期都有历史使命,今天的使命是创新驱动经济发展。华为创新投入是600亿,中科院才500亿元,所以我们的创新能力弱。美国的世界500强都是科研企业,而我们的世界500强是国有企业,所以我们的科学家应该在新时期的战略方针是面向经济的主战场。这是我们现阶段的国情。
滴滴副总裁章文嵩提出,需要鼓励科研人员出来创业,到市场中检验科研成果的价值。你解决了用户的问题,用户想用,这样会把问题做得更深入,然后不断地迭代,用户的价值创造越来越大,你的经济价值也会越来越大。
与会者会后合影
YOCSEF AC委员苗启广、吴宗友、陈拥权、李浥东、管刚、陶耀东、林俊宇,YOCSEF秘书长唐卫清,荣誉委员袁晓如、陈文光、芦东昕、卜佳俊,分论坛主席黑新宏、王胜科、王新年、满丰君、王昊奋、邓淼磊以及其他委员等参加了论坛讨论。《中国青年报》、《中国科学报》等媒体记者参加了讨论并报道了论坛。
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意见